听众来信- Stephen:为什么我认为川普的当选是自由主义者理想的崩塌?
袁莉老师,
您好!我叫Stephen,是贵节目的一名忠实听众,目前居住在澳大利亚。在听完您上一期与王男栿女士的访谈后,感触颇深。这次美国大选川普得胜,我作为一个目前并未生活在美国的人,与接受您采访的王女士相比,美国大选的结果于我或许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冲击。然而,在新闻瞬间的震惊冷却之后,我却依然感到难以释怀,这也是我写下这封来信的初衷。
或许,站在一般人的角度,我作为一个「顺性别直男」,国内原生家庭(姑且用这个现在很流行的词吧)生活也相当不错,我应该在中国有不错的人生。然而,作为一个社会民主主义的支持者,我却感到弥漫在如今中国社会每个角落的窒息感。言论自由与思想自由被压制,父权主义、反智主义大行其道。整个社会逐渐只剩下一种得到允许的声音。在2022年亲身体验到了动态清零的可怕之后,我最终彻底下定了决心离开中国。为的就是能过一种能不违背自己良心的生活。然而,在川普的身上,我却看到了许多自己深深厌恶的中国社会的影子。中国社会中盛行地域歧视,很多人(如我的很多长辈),对于非裔人士、性少数有极深的成见。而川普在辩论会上却公开传播移民吃掉宠物的谣言,过去还曾说「the overwhelming amount of violent crime in our major cities is committed by blacks and hispanics」,这些言论都让我有深深的厌恶感。而他将记者称为「人民的敌人」、若无其事告诉民众注射消毒液可以杀死新冠病毒,以及他在1月6日暴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都让我看到了趾高气昂、只手遮天的中共当权者的影子。或许,川普治下的美国,将会变得更像中国,而不是一个我理想中的自由国家。然而,除了身边几个有相同价值观的朋友,在网上,我看到的却是许多「华川粉」的欢呼,在网上与一些华川粉的些许交流,甚至被讥讽为所谓「民小」,让我更加感到自身的孤独。即便是在离开中国的人中,我感觉自己或许也是一个少数派吧。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怀疑,我离开中国,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追求的到底是什么呢?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认为这是现代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场极大失败,甚至代表着自由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的一种失败。《纽约时报》上的一句话令我感触颇深:「the refusal to see how profoundly distasteful so much of modern liberalism has become to so much of America」。我并不认为过去的全球化世界是完美无缺的。全球化为我们带来的,既有平等包容的新文化,也有资本逐利、剥削的黑暗一面。我们使用的iPhone手机,背后可能便是一位富士康女工的血泪;一位孟加拉国的纺织女工在拥挤的车间生产出我们穿着的衣服,可能只能得到极其微薄的一点报酬。与此同时,随着工业从美国转移到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大量原美国产业工人也失去了工作,挣扎于贫穷之中。或许,这次川普的当选,正意味着这种全球化下的种种冲突迎来了一种悲剧式的结尾。或许正是这种被抛弃、被剥夺的感觉,使他们对于与全球化同时到来的自由与包容更加敌视,最终令他们转向了川普这个民粹主义的强人吧。我认为无法责怪选出川普的穷白人,然而,过去的世界或许并不美好,但我认为那至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像我这样的人,可能也恰恰是过去全球化的受益者——如果没有全球化,我这样在母国生活得并不幸福的人,在默默忍受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然而,现如今,不仅在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等国,民粹主义也大行其道。或许,在这些民粹主义者的影响下,未来的世界将会变得愈发封闭、保守。在那样的世界中生活的人们,还可能有这样的选择吗?
最后,作为一个生在中国的人,我认为川普的当选,或许也为中国未来的命运埋下了阴霾。很巧的是,正如王女士提到古巴的情况类似,作为年轻一代,我也同样认为对中共政权的严厉封锁对于中国未来的民主自由毫无益处。今日的中国,中共政权正极力想要关上大门,以保证所追求的「政治安全」。这种时候,尚未完全斩断的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恐怕是令中国不至于退回毛时代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相信在川普任内,中美必定再开争端。在内外的双重张力之下,未来几年,中国很可能会加速进入一种闭关锁国的状态,使得中国实现民主自由变得愈加遥遥无期。
但川普作为一个美国总统、代表选出他的美国人,或许这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总结来说,我认为川普的胜利,不仅仅是民主党的一次失败,或者现代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失败,而可能是一个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愈发大行其道的时代的开端。这也正是我现在由衷感到困惑与迷茫的原因。或许,这个比喻有些不恰当,我如今的心情,可能与很多「毛左」在看到苏共垮台时的心情类似吧。自己过去心中理想的世界,在自己浑然未觉时已戛然而止,而未来会怎么样,或许也不是我能够改变的。在这样一个时代中,作为一个脆弱的个人,能做的事情,或许相当之少。
作为一个理工科背景的人,才疏学浅、文笔拙劣,文中恐多有谬误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Stephen
(编者按:来信原文为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