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61 借网贷的年轻人:从举债消费到举债活着

网络贷款似乎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点个外卖、骑个共享单车,都会收到来自平台的借贷推销。获取贷款也很容易:只要实名认证,就有可能获得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额度。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提示年轻人消费应该“量力而行”、“避免掉入网贷陷阱”。但在我们的采访中,人们借钱的故事,远比“消费主义”更复杂。

一位27岁的上海互联网从业者,毕业后的几年里,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在就业不稳定的几年间,多次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借贷循环。他始终对未来还抱有期望,坚信只要找到稳定工作,就能还清贷款。但越来越长的求职期击穿了他的信心。他开始任由网贷逾期,不再在乎自己的信用积分——因为结婚生子、买房买车的未来剧本,已经离他的现实生活很远了。

一位创业失败的返贫者,陷入160万元的债务泥潭。37岁再就业,体会到求职的残酷,他说,债务带来的真正压力并不是一百多万的数字,而是看不到未来挣钱的希望。

一位26岁的媒体人,回忆了自己使用网贷的经历,年轻人混乱的财务管理和不稳定的收入如何相互影响?她也反思了年轻一代的消费观、缺失的金钱教育。

我们还邀请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史宗瀚(Victor Shih)教授,讨论网络贷款在中国为何如此发达?如何理解年轻人的生存性借贷?如何理解这些困在网贷里的年轻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时间轴:
01:29 夏先生:大学期间用花呗,工作以后最多欠债五六万
02:35 毕业之后压力增大:两万元的就业培训班,租房开支
05:54 第一份工作工资5000元,在上海入不敷出
07:50 频繁找工作的几年里,无法摆脱网贷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11:28 对未来抱有希望,只要找到稳定工作,贷款总能还清
15:14 不愿意求助家人,不能打破家里的期望
15:56 放弃征信:买房、结婚、生子的道路越来越远
18:09过去对征信毫无概念,平台额度给你一种有很多钱的错觉
20:00 邵先生:创业失败,中年返贫
22:19 创业之路:跨境电商、炒币、自媒体
24:14 2017年家庭收入走下坡路,2019年之后彻底走上赔钱的路
26:15 目前已有三个平台暴雷,焦虑来源看不到希望
27:29 37岁跑外卖,“不是不想工作,而是真的找不到工作”
31:27 两年间债务翻倍,为什么没有强制停贷?”我觉得我能翻身”
32:51 如何面对逾期催收?
39:29 找工作未果,担心过渡跑外卖变成长期现实
41:50 谢女士:从实习到工作,如何感到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45:30 2022年,在封控中辞职,失去稳定收入
46:35 媒体行业总是拖欠稿费,有时候等三四个月,甚至半年
47:51 借网贷的耻感,账单越糊涂,越不想面对
50:31 自我反思:年轻人被消费主义裹挟了吗?
52:31 社会经验是”经济下行,人应该储蓄”,但在封控中,年轻人只想活够今天
53:05 中美年轻人理财观念的差距
58:25 年轻人正在逐渐认清经济下行的现实
1:04:19 Victor:中国网贷发达的原因:资本成本很低,信用卡体系不发达
1:08:51 政府试图用消费贷提振消费,是合理的吗?
1:13:41 大量坏账对金融系统影响有限,但对个人生活、就业、心理健康是毁灭打击

相关链接:EP-156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人们(上)
EP-157 在阶层固化中挣扎的小镇做题家(下)
EP-035 Victor Shih:地方债会拖垮中国经济吗?

官网:bumingbai.net
捐赠链接:https://bit.ly/bmb-donate
推特:@bumingbaipod
蓝天:@bumingbai.net
Mastodon:@bumingbaipod
Telegram:@bmbpod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