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文本
-
EP-098 王超华:从六四到白纸——国家纪念的意义(文字版)
时间轴:1:21 王超华在UCLA教授一门关于六四的课11:55 如今六四被淡忘只是官方的问题吗?是否民间也要负一部分责任?14:43 六四天安门镇压要怎样被定义才能被举国纪念?17:21 王超华如何理解刘晓波说的“遗忘罪恶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25:24 为什么王超华说六四镇压对中共是一个富有启示的时刻?28:25 六四之后的经济发展为什么和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不一样?31:20 王超华怎么看人们指责六四的学运领袖们几十年来毫无建树并与中国现实脱节?35:48 作为六四的亲历者,王超华如何看白纸运动?41:01 对比六四学运和白纸运动中的女性参与者45:40 王超华如何看六四一代和白纸一代之间的裂痕与分歧?48:15 中国还有可能走向民主化吗?51:47 嘉宾推荐54:20 王超华朗诵刘晓波《站在时间的诅咒中——“六四”十周年祭》 袁莉: [00:00:01] 大家好,欢迎来到不明白播客。1989年4月,北京天安门爆发大规模学生示威运动时,王超华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她代表研究生院参加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也就是高自联的常委会,成为常委、副主席,组织参与各种活动。89年6月3日下午,她因连日劳累致病,住进了医院,没有亲历天安门广场清场过程。六四事件发生后,她是北京市公安局二十一名通缉学生名单中的第十四位。她后来流亡美国,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系博士学位,现在该校做兼职助理教授。 王超华在最近撰写的一篇演讲稿里写道:“全球范围内,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民主化浪潮已经退去,现有的民主国家也遇到了各种危机。我们还相信中国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向民主化吗?每年纪念六四还有意义吗?”这期播客,我们就请她来探讨一下纪念的意义,以及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每期播客结尾的嘉宾推荐都在show notes(节目笔记)里,请大家去那里查看。这期节目的最后有王超华朗读的一首刘晓波纪念六四的诗。 王超华,你好!(王超华:你好,袁莉。)你这学期在教一门关于六四的课程。作为这一事件的亲历者与学生领袖之一,35年之后来教这段历史是什么感受?你为什么要教这门课呢? 王超华: [00:01:34] 坦白说,我以前是不太清楚要怎么样教这门课的。开始教是受到了何晓清的启发,她在哈佛已经连续几年开这门课,那我想我也可以试着教。我以前都是教文学课。 第一次是22年,我是在教一门关于中国人面对记忆和创伤的课,其中包括像高尔泰的《寻找家园》、季羡林的《牛棚》。那我因为是教英文的,所以我只能找有英文译本的作品。那就是(这门课)从反右、文革(相关的文学作品),后来我就加了两本关于六四的作品。这样下来,第二年(去年)的时候我就想,也许我可以专门教一次关于六四的课。但是今年呢,就稍微做了一些调整。我就是觉得这也是一个我可以和年轻人重新建立联系的机会吧。我也想看一看什么人有可能来选这样的课。总之,最主要的就是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站在讲台上了,为什么有这个机会不去把这段历史延续下去呢? 袁莉: [00:02:48] 那你能不能说一下你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组成呢?有没有大陆学生? 王超华: [00:02:52] […]